最近省政府公布的第二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合水石雕藝術名列其中,這是繼合水面塑風俗被列入第一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后的又一殊榮。
石雕,顧名思義是在石頭上雕字、造像、繪畫。石雕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石雕佛像和石雕繪畫。據史詩記載,我國佛教造像藝術從南北朝開始興起,北魏時期的道武帝拓拔、太武帝拓拔宏等崇拜佛法,上效下應,窟造像之風隨之興起,因而誕生了敦煌莫高窟、云崗石窟、龍門石窟、北石窟等許多大型的石窟群。與此同時圓雕單體石造像也在當時興盛不衰,合水縣出土的大批石雕藝術品足以證明這一點。www.stonebuy.com
隴原古跡秀,合水石雕多。合水縣的文化底蘊厚重博深,既有第四世紀黃河古象,新、舊石器時期的文化,也有農耕文化、黃土高原風情文化以及紅色革命文化,而近年來相繼出土的石雕為合水文化內涵又涂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合水縣博物館現收藏各類石雕文物3000多件,其中從南北朝至今的石雕造像達436件,屬于國家二級以上的文物有46件,據專家鑒定,其造像工藝與敦煌莫高窟和北石窟寺相媲美。
合水縣為了加大對這些石雕的保護力度,投資千余萬元新建了合水縣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今年,該館被確定為全省第一批免費開放博物館。近日,筆者來到新建成的博物館,展覽室中的展品引起了筆者極大的興趣。其中出土于合水老城鎮的南北朝時期的一尊蓮花造形像碑,龕楣上雕造了7個拱形小龕,龕內各造坐佛1尊;蓮形大龕內造腳菩薩、二脅侍和二臥獅栩栩如生,主尊彌勒菩薩像頭戴低蔓冠,面相方圓,錦帛繞肩過臂下垂,手施無畏與愿印,二脅侍分立兩側,披天衣,佩瓔珞,下穿裙,跣足并立。雕刻的工藝細膩精致,形象生動逼真。出土于合水太白鎮張家溝門的石刻石窟是隴東地區最早的石窟,石窟巖體高6米,長11米,建造于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比北石窟早18年,現殘存窟龕8個,共有造像38身。賈延廉館長告訴筆者,目前合水已發掘古石刻遺址43處,發現各類文物668處,其中列入重點保護的有41處,同時合水境內現有大小寺廟近百座,寺廟里還有零星的石刻佛像,加之合水背靠子午嶺原始森林,還有大量的巖石壁畫、雕像至今仍深藏閨中。合水縣古石刻到底有多少,目前還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但根據目前發現的情況來看,合水古石刻具有數量多、種類全、時代延續性強和品位高等特點,"而這些特點在全國出土的古石刻中是不常見的"。www.stonebuy.com
"古縣東邊百里程,面山臨水驛樓明,群山合處白云起,亂瀑飛時丹壁清。愁見民兵填北戍,喜看禾黎兆西成,幽情欲拂懸崖石,紫筆玄書玉字樓。"這是1991年出土于合水何家畔的明代嘉慶年間的古石刻上題為《邵莊曉行》的詩,根據詩中記載,當年寧夏知府路過合水時,目睹景美人涼的荒涼,由感而發題寫此詩,后由時任合水縣知縣車陽舒謹刻。
賈延廉館長對這塊明代石刻文興趣頗深,他興奮地告訴筆民俗、民風以及經濟發展狀況。筆者注意到,展覽館中的金代功德幢上依稀書寫著"大金國慶陽府合水縣合水鄉",這足以證明合水縣在1000年前就得名存在。2002年,合水塔兒灣的8層石塔被盜,后經政府和當地群眾追討,最終追回了石塔,同時在塔的底座發現了石函(裝佛骨、舍利子的石器),這在全國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賈館長說"千年佛骨貴在石函",合水發現的石函至少可以說明,在2000多年前,隴東地區是一個民族交融的繁華地方,也是佛教盛傳的集中地,而合水有可能是一個文化、政治中心。
合水現出土的石雕,不僅數量多,而且從北魏開始至民國沒有斷檔和斷代。有北魏的交腳佛,有古印度犍陀羅藝術風格的佛像,也有《天龍八部》中護法神阿修羅的造像。板橋鄉出土的《孟逸墓碑》詳細記載了元代合水籍將軍孟逸,石雕記載與史書相同,孟逸一生功勛卓越,征討盧洲,遠征緬甸,為安定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石雕上是孟逸而不是孟懿,正好糾正了史書中的錯誤。據統計,合水出土的古石刻有相當一部分對補史之缺,校史之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www.stonebuy.com
為了讓社會各界參與合水縣石雕文化研究,合水縣政府于2005年舉辦了"慶陽石造像與石雕藝術研討會",包括4名日本佛學界教授在內的國內外石雕研究專家、學者和考古者70多人參加了研討會,主要議題是合水石雕在全民族文化和隴東文化中的地位以及石雕的發展和開發。
合水縣委書記郭光能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石雕為合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今后合水縣的發展將圍繞文化產業大做文章,同時還要挖掘石雕的文化內涵,利用好一切有利的資源。合水今后要打造好"石雕之鄉"、"黃河象故鄉""子午嶺腹地"這三張名片,做大旅游產業,使合水成為慶陽的后花園。
冰花蘭(冰花藍)、中國綠、豹皮花、鳳凰黑,雪花蘭(雪花藍)、太平洋...
牟平白麻、白麻、山東白麻、灰麻、芝麻灰、黃金麻,異形、板材、荒...
芝麻白、芝麻灰、河南芝麻白、河南芝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