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接觸 建筑大師貝聿銘
[ 發布日期:2010/12/8 10:51:10 ] 瀏覽人數: 2600
貝聿銘,世界著名建筑大師,在國際學術界被公認為現代派建筑代表人物。1917年出生于中國http://www.stonebuy.com廣東,1935年赴美留學,1955年在美國創辦貝聿銘建筑師事務所。1985年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和國家文學藝術學院聯合膺選為研究院院士。曾獲里根總統授予的美國“國家藝術獎”、密特朗總統授予的“光榮勛章”、布什總統頒發的“全美十佳公民獎”。其設計作品曾獲“普茨克獎”。
建筑大師貝聿銘與法國華人畫家趙無極、美籍華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譽為海外華人的“藝術三寶"。也許有人會說,建筑是科學,為何與藝術并列?但是世界建筑界人士都知道,貝聿銘不僅是杰出的建筑科學家,“用筆和尺"建造了許多華麗的宮殿,他更是極其理想化的建筑藝術家,善于把古代傳統的建筑藝術和現代最新技術熔於一爐,從而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貝聿銘自己說:“建筑和藝術雖然有所不同,但實質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標是尋求二者的和諧統一。”
在美國的建筑界初露頭角
貝聿銘1935年遠渡重洋,依自己的愛好進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建筑系攻讀。賓州大學以圖畫講解古典建筑理論的教學方式使貝聿銘大失所望,他便先后到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攻讀建筑專業。貝聿銘從純學術的象牙之塔進入實際的建筑領域是在1948年。這一年紐約市極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產巨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國建筑界的慣例,首次聘用貝聿銘為建筑師,擔任他創辦的韋布—納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其后的十二年中,貝聿銘為柴根道夫的房地產公司完成了許多商業及住宅群的設計,也做了不少社會改建計劃。其間,貝聿銘還為母校麻省理工學院設計了科學大樓,為紐約大學設計了兩棟教職員工住宅大廈。這一切,使貝聿銘在美國建筑界初露頭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數十年的事業基礎。
1960年,貝聿銘離開柴根道夫,自立門戶,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他在建筑設計中最為人們稱道的,是關心平民的利益。在紐約、費城、克利夫蘭和芝加哥等地,他設計了許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經濟實用的大眾化的公寓。他在費城設計的三層社會公寓,就很受工薪階層的歡迎。
在他的建筑公司業務蒸蒸日上之際,他的注意力逐漸從都市改建和重建計劃逐步轉移到巨型公共建筑物的設計。60年代建于科羅拉多州高山上的“全國大氣層研究中心”,可以說是他從事公共建筑物設計的開始。該中心外形簡樸渾厚,塔樓式的屋頂使建筑物本身像巍峨的山峰,與周圍的環境、色彩相調和。美國《新聞周刊》曾刊登它的照片,稱貝聿銘的設計是“突破性的設計”。
在非議之中屢創建筑奇跡
巴黎盧浮宮玻璃金字塔是法國密特朗時代最輝煌的建筑,整個建筑只有塔尖露出地面,別具匠心的設計被公認為當代建筑藝術最偉大的奇跡。這位列“當代建筑的十大奇跡”之首的作品同樣是貝聿銘的得意之作。80年代初,法國總統密特朗決定改建和擴建世界著名藝術寶庫盧浮宮。為此,法國政府廣泛征求設計方案,應征者都是法國及其他國家著名建筑師,最后由密特朗總統出面,邀請世界上15個聲譽卓著的博物館館長對應征的設計方案遴選抉擇。結果,有13位館長選擇了貝聿銘的設計方案。他設計用現代建筑材料在盧浮宮的拿破侖庭院內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且金屬支架的負荷超過了它自身的重量。不料此事一經公布,在法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認為這樣會破壞這座具有800年歷史的古建筑風格,“既毀了盧浮宮,又毀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總統力排眾議,還是采用了貝聿銘的設計方案。同年,他獲得了被稱為建筑界諾貝爾獎的普茨克獎。如今,人們不但不再指責,而且如是稱贊:“盧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
幾十年來,貝聿銘在美國各地負責設計過許多博物館、藝術館、商業中心、摩天大廈、鐘樓,甚至還有搖滾音樂廳,也在加拿大、法國、澳洲、新加坡、伊朗和北京、香港等地設計過不少大型建筑。據粗略統計,半個世紀以來,貝聿銘設計的大型建筑在100項以上,獲獎50次以上。他在美國設計的近50項大型建筑中,就有24項獲獎。
多變的設計不變的中國http://www.stonebuy.com心
1978年,他謝絕了一個在故宮附近設計高樓的邀請,而選擇到遠離市區的香山設計香山飯店。他提出,應嚴格控制北京古城區的建筑高度,以保持從故宮向外平緩開闊的空間格局。接受了香山飯店的設計工作后,他以一貫的認真、細致的作風,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頂,俯覽周圍環境,而且不辭勞苦地走訪了北京、南京、揚州、蘇州、承德等地,考察當地的大建筑和園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規則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與周圍的水光山色、參天古樹融為一體。
1984年,貝聿銘為香港中國http://www.stonebuy.com銀行設計了一座70層樓、高315米的大廈。這是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當時美國以外的世界最高建筑物。這固然因為他的父親是香港中國http://www.stonebuy.com銀行的最早創辦人,使他對這項建筑有一種親切感,但他更強調的是:“這座大廈在香港是中國http://www.stonebuy.com的象征之一,應該讓它‘抬抬頭’,要顯示出點風格和氣派,這也是中國http://www.stonebuy.com的驕傲。”
生平事跡一覽
1917年 4月26日出生在廣州,父親貝祖貽是中國http://www.stonebuy.com的金融界巨子。
1919年 父親貝祖貽出任中國http://www.stonebuy.com銀行香港分行總經理,舉家遷居香港。
1927年 全家自香港搬家回上海,就讀于上海青年會中學。
1935年 赴美國賓州費城賓州大學攻讀建筑。
1936年 轉學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建筑工程,住在353Massachuetts
1940年 麻省理工學院建筑系畢業,在校時曾獲Alpha Rho Chi獎,美國建筑師學會獎旅行獎學金。
1941年 在波士頓史威工程公司的混凝土設計部門工作。
1942年 與陸書華結婚。
1943年 在國防研究委員會工作。
1945年 在哈佛大學建筑研究所深造。 擔任哈佛大學建筑系助理教授一職至1948年止。
1946年 獲哈佛大學建筑碩士學位。 畢業后在波士頓Hugh Stubbins Architects建筑事務所工作。
1948年 赴紐約,擔任威奈公司的建筑主管,直至1955年方離職。
1951年 獲哈佛大學旅行獎學金,至希臘,意大昨,法國與英國旅行。
1954年 2月貝聿銘來臺勘察臺中東海大學地形。
1955年 在紐約市Polo Grounds宣誓歸化為美國公民,成立貝聿銘建筑師事務所
1956年 擔任麻省理工學院建筑教育客座委員至1959年止。
1958年 擔任聯邦住宅署委員至1960年止。
W1959年 位在非金屬羅拉多州丹佛市的里高中心,榮獲美國建筑學會獎,這是貝氏獲得的第一個建筑獎。
1960年 8月時與威奈公司終止專屬建筑師之關系。
1961年 榮獲美國文藝學院院士建筑紀念獎。
1963年 4月時被選為美國設計院中的仲會員,榮獲美國建筑師學會紐約分會榮譽獎。11月貝氏為路思義教堂落成訪臺,在東海大學建筑系演講“現代建筑之動向”。德州休士頓萊斯大學創校五十周年紀念,推崇他在住宅設計方面之貢獻。貝氏被推選為“民眾建筑師”。
[1964年 榮任美國建筑師學會院。1月貝氏訪臺。3月6日至3月28日,路州大學舉辦貝氏作品展,展出作品十四件,擔任美國建筑師學會年度建筑獎評審委員。
1966年 事務所改組為I。M。PEI&Partners,合伙的建筑師為雷納德與考柏等。擔任全美人文委員會委員,至1970年卸任。
1967年 膺任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擔任紐約市都市設計委員一職至1972年止。
1968年 7月9日臺灣省建筑學會臺北市建筑師公會,臺灣省建筑師公會,臺北市建筑藝術學會共同在國賓飯店舉行茶會,歡迎貝氏來臺。貝氏于11月13日至11月16日之間回臺,為日本萬國博覽會中國http://www.stonebuy.com館,與中國http://www.stonebuy.com館設計小組共同呈現設計成果。貝氏建筑師事務所獲得該年美國建筑師學會最佳事務所獎。
1970年 香港中文大學授予榮譽法學博士。賓州大學頒予榮譽博士。獲波士頓國際學院金門獎,擔任美國建筑師學會年度建筑獎評審委員。
1972年 紐約都市俱樂部的紐約獎。
1974年 4月與美國建筑師學會,一行十五人訪問大陸。
1975年 榮任美國學院院士。
1976年 日本《A+U》雜志1月刊行貝氏作品特集。榮獲杰佛遜建筑獎,同時在維吉尼亞大學建筑學院舉行小型建筑展。
1978年 榮任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院長,這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建筑師擔任此職,任期兩年。
獲Renssselal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榮譽藝術博士學位。
1978年 榮獲美國室內設計協會Elsie de Wolfe獎。10月中國http://www.stonebuy.com大陸邀請貝氏為開發暨都市計劃顧問,此為貝氏離開中國http://www.stonebuy.com43年后,第二回大陸。11月號雄獅美術月刊,座談會“I。M。PEI”。12月23日在北京清華大學建筑工程系演講,這是貝氏第三次回大陸。
1979年 榮獲美國建筑師學會最高榮譽的金獎。1月4日至2月6日在華府舉辦國家藝廊東廂建筑圖展。膺任羅德島設計學院士。
1981年 擔任美國藝術委員會會員至1984年止。榮獲美國國家藝術俱樂部榮譽金獎。紐約市府頒予文化藝術獎章。榮獲全美專業會社金質章。貝氏建筑師事務所榮獲布蘭載大學藝術獎。獲法國建筑學院獎章。
1982年 全美58位建筑系院主管票選貝氏為最佳建筑師。日本“Space Design”雜志6月刊得貝氏專輯。
1983年 榮獲建筑界至高無上的第五屆普利茲建筑獎。上海同濟大學授予榮譽教授。
1985年 當選法國學院海外院士。貝氏建筑師事務榮獲芝加哥建筑獎。回中國http://www.stonebuy.com參加蘇州建城二千五百周年紀念。
1986年 7月4日獲美國自由獎章。擔任波士頓美術館顧問。獲法國文藝獎章。
1988年 Espuire中文版于秋季在香港發行,創刊號封面人物貝氏建筑師。美國《前衛建筑雜志》讀者意見調查,貝氏被以認是最有影響力的建筑師。第一本貝氏作品專書,由法國Hazan出版社發行,全書以法文印行。獲法國榮譽獎。
1989年 9月8日至11月29日,達拉斯美術館為志慶麥耶音樂中心啟用,特舉辦小型貝氏作品展。9月1日貝氏建筑師事務所改組貝氏Pei Cobb Freed&Partners Architects,簡稱PCF。10月27日榮獲日本藝術協會的“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賞”。11月至廣西為中國http://www.stonebuy.com銀行庭園挑選用石
1990年 1月關閉在達拉斯的分事務所。美國建筑師學會刊物Architecture于2月刊出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Portfolio.王天錫所著《貝聿銘》,由中國http://www.stonebuy.com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魏卡特所著的I.M.Pei-A Profile in Ameican Architecture一書問世。此為第一本有關貝氏的英文專書。3月22日香港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5月5日貝氏與李政道、馬友友等華裔美人在紐約成立“百人委員會”,為華裔爭取權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頒予金獎。獲美國政府自由獎章。
1991年 1月1日貝氏宣布退休,PCF由柯析與新生代主掌負責。可伯特基金會頒予優秀首獎。
51993年 11月28日法國總統密特朗在羅浮宮開館兩百周年紀念會上,頒予獲“榮譽軍團司令勛章”。 Pamela Dell"I.M.PEI-Design of Dreams"由芝加哥Childrens Press出版。榮任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榮譽院士。
1994年 3月與“百人委員會”團員一行二十人,訪問中國http://www.stonebuy.com大陸。
1995年 Aileen Reid 所著“I.M.Pei”由紐約Crescent Books出版。Michael Cannell著“I.M. Pei-Mandarin of Modernism”由紐約Carol Southern Books出版。
1996年 蕭美惠譯Michael Cannel的著作,"I.M.Pei-Mandarin of Modernism",出版“貝聿銘現代主義泰斗”中文版,由臺北智庫文化出版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