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藝人張仁信和他的作品
珙石雕,流傳于宜賓珙縣,是一種以宜賓珙縣及周邊地區特產的“珙石”進行雕琢的傳統民間手工藝術。在珙縣,這項極具地域特色的雕刻技藝由來已久,民間藝人們潛心研究,代代傳承。4月底,記者來到珙縣石雕藝人張仁信家中,感受這一工藝品的制作魅力。張仁信的石雕在珙縣小有名氣,他的珙石雕作品“翠竹盆景”、“青松筆筒”、“犀牛望月”先后被送到省上和北京參展,大獲好評。張仁信說:“我搞了一輩子的珙石雕,它讓我更加懂得了人生,還給我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臺,我要用自己畢生所學貢獻于珙石雕的發展和傳承,讓珙縣獨有的這一文化品牌煥發出新的光輝。”
制作珙石雕的第一步是采石。珙石在珙縣鄉間常見,一般呈灰黑、墨黑以及漆黑等色澤。撿起一塊珙石,以小刀輕刮,石面油亮光滑、材質偏軟的就是上品。
第二步工序就是泡洗。去除珙石上的泥漿,觀察截面有無雜質。
第三步工序:相石。根據石坯的原型特點展開構思,因材施藝,依色取俏,千刀細琢,形成奔放大氣、細膩精巧、形神兼備的獨特風格。
第四步:雕刻。珙石雕從制作上分為淺浮雕、深浮雕、圓雕等,其中圓雕的難度最大。雕刻制作流程分為開坯、粗雕、細刻,先用機器打好毛胚,再以手工精雕細作。
第五步:拋光潤色。以細軟的綢布反復打磨作品,使其表面光澤潤滑。
黃金麻;山東白麻;櫻花紅;五蓮紅;章丘黑:晶白玉
火山巖、黑洞石(蜂窩石)、玄武巖
小藍寶、小蘭寶、新芝麻黑、新654、寧德芝麻黑,寧德654、屏南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