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階段我國礦山修復的主要特征
1.區分存量和增量進行分類處置
對于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我國的礦山修復已由最初簡單的復綠復墾,過度到礦山整體的生態修復,對已破壞的生態系統進行修復提升,建立一個具有完整功能的生態系統。
對于新建和在建礦山,礦山生態修復需要貫穿礦山建設到開采結束后的治理整個生命周期全過程,做到源頭提前防治,開采過程主動監控,閉礦后及時治理。
2.區分公益性和經營性差別化開發??根據項目的收益情況,可將廢棄礦山生態修復主要分成兩種模式:
一是經營性項目打包開發模式。部分廢棄礦山或存在尾礦開采價值、或可復墾形成土地占補平衡指標通過交易產生價值,或修復后的土地開發可產生增值收益等,這類項目在修復的過程中和修復后產生的經濟效益可以完全覆蓋前期的資金投入并進一步帶來超額收益。這類項目符合資本的逐利性質,可作為經營性項目進行打包開發,修復資金來源較為廣泛。
二是純公益性修復模式。部分生態破壞嚴重、破壞面積較大的廢棄礦山,只能進行簡單的復綠。在修復過程中及修復完成后無法產生經濟收益,或產生的經濟收益不足以覆蓋前期的資金投入,不符合資本逐利要求,只能進行公益性修復。
3.因地制宜組織修復資金投入渠道
對于可產生盈利的廢棄礦山修復項目,適宜社會資本的參與,政府已出臺相關政策,引導民間資本的投入,優化礦山修復資金來源。
二、政府負有投入責任的礦山生態修復
1.財政資金投入為最基礎的投融資模式
財政性資金投入由中央財政投入和地方財政投入組成。中央財政的支持除了對于具體礦山修復項目的資金支持外,更為重要的作用是引導地方財政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礦山修復治理。從2001年開始,中央財政在礦山修復治理的資金投入逐年增長,在2010年達到了56.53億的峰值,此后開始逐年遞減。
財政性資金投入礦山環境治理來源主要包括政府財政投入、排污費、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等等。
2.通過發行地方專項債籌集資金的修復模式
礦山環境修復治理屬于環保領域,是公益性的項目。地方政府可以發行債券,募集資金投入礦山修復治理。將不同類型廢棄礦山進行打包,以保證礦山修復項目包整體的現金流回報可以覆蓋發債本息。將破壞污染嚴重只能進行簡單的復綠修復的廢棄礦山修復項目,和預期可復墾成耕地、打造成礦山地質公園、旅游觀光產業等具備較好經濟效益的廢棄礦山修復項目,進行捆綁打包發行地方政府收益專項債進行募資。各類金融機構等社會資金也能通過購買地方專項債參與廢棄礦山生態修復。??3.財政資金與社會資本合作的創新模式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資金投入的組成已逐步由中央財政為主導轉變為地方政府牽頭,社會資本參與。根據
中國http://www.stonebuy.com環境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中央財政在礦山修復方面只有極少數的資金投入,礦山修復資金逐漸轉變為地方政府財政支出和社會資本組成。
2019年財政部印發《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資金管理辦法》再次強化了財政資金對廢棄工礦地整理的支持。以中央專項轉移支付的形式對廢棄工礦土地治理分配財政資金,堅持“誰破壞、誰治理,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創新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模式。
1.礦山修復基金及其政策依據
2017年國家層面頒布了兩項文件取消原有的保證金制度,要求建立礦山治理恢復基金機制:《國務院關于印發礦產資源權益金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和《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關于取消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的指導意見》。各省財政、環保等相關部門于2017年—2019年間都發布了并實施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管理辦法,全面取消原來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建立礦山治理恢復基金機制。
四、商業銀行業務機會思考與建議
1.資產類業務機會
行業方面,建議發起設立礦山生態修復綠色產業基金,對接國家重點生態產業,解決政府資金短缺問題。同時通過產業資本整合行業資源,帶動礦山生態修復行業健康快速成長。由地方政府統一進行融資的批量打包項目,建議可幫助當地政府發行并投資相關地方政府綠色債券,同時可提供項目前期貸款等融資服務。
2.負債類業務機會
3.相關政策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