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全面排查,準確登記。2021年5月聯合青川縣應急、生態環境、水利、林業等部門分4組對全縣91宗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廢水排放、棄渣堆放、揚塵處理、生態修復等情況進行為期10天的全面排查,共排查出有效礦權存在生態環境、安全生產問題共8個,修復效果不佳的14個廢棄礦山,分別建立問題臺賬。
重點整治,提檔升級。對8宗有效礦權存在的問題進行會商,按照“誰開發、誰治理,邊開采、邊修復”原則,嚴格落實“兩書一函”機制,督促礦業權人制定整改方案,限時完成整改,逐一銷號。對修復效果不佳的14個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本級財政出資400萬元,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原則進行提升整治,使修復區在生態系統內真正發揮功效。
科學規劃,及時調整。結合鄉村振興、重點項目以及民生工程建設資源需求量科學規劃,正在編制的《青川縣第四輪礦產資源規劃》著力打造集中開采區,優化生態空間布局,形成規模效應。現已初步規劃5個勘查區塊,10個開采區塊,2個砂石土類礦產集中開采區。對原礦權設置不合理,可能造成重大安全隱患和生態環境問題的礦權進行規劃調整變更。現已調整第三輪礦產資源規劃6個。
規范出讓,持續優化。一是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在新出讓礦權資料編制過程中組織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現場踏勘,優化安全生產、生態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等設計方案,從源頭上破解露天礦山監管難題。二是終止出讓已批復的儲量小,對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影響較大的開采區。截至目前,已終止蒿溪鄉石鐘坪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大壩油坊建筑用石灰巖礦等3宗開采區出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