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礦山建設是推動礦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是礦業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為加快礦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二)基本原則。堅持分類施策,全面推進。各地要立足礦業發展實際,科學合理設定綠色礦山建設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加強規劃管控,促進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推動新建、改擴建、生產礦山(證照合法有效、近3年內正常生產、剩余儲量可采年限不低于3年)全部開展綠色礦山建設。
堅持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加快礦業領域技術創新和裝備升級改造,著力推動關鍵技術突破,促進綠色低碳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加快發展和廣泛應用。
堅持協同監督,動態管理。加強相關部門間的協調聯動,齊抓共管做好綠色礦山的日常監督,加強國家級和省級綠色礦山名錄的動態管理,不設市級、縣級綠色礦山名錄。已設的市、縣級綠色礦山經評估后擇優納入省級綠色礦山名錄,督促綠色礦山持續提升建設水平。
(三)主要目標。
到2028年底,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機制更加完善,持證在產的90%大型礦山、80%中型礦山要達到綠色礦山標準要求,各地可結合實際,參照綠色礦山標準加強小型礦山管理。
二、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五)分類有序推進綠色礦山建設。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應當依據法律、法規或黨中央、國務院政策文件中關于綠色礦山建設的規定明確要求,對新建礦山,要嚴格按照綠色礦山標準建設運行,正式投產后1—2年內應通過綠色礦山評估核查,并在采礦權出讓時將相關要求和違約責任納入出讓合同。對生產礦山,要加快綠色化升級改造,在辦理延續、變更手續時,應明確綠色礦山建設時限和要求。鼓勵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與礦山
企業http://www.stonebuy.com/enterprise/簽訂綠色礦山建設合同。對剩余儲量可采年限不足3年的生產礦山,要求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加強管理,著重做好閉坑前的污染防治,以及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土地復墾、恢復植被等生態修復工作。
三、加強第三方評估管理
各省(區、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聯合相關部門,加強第三方評估規范管理。第三方評估機構應當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具備開展綠色礦山建設評估的業務能力。評估人員應熟悉綠色礦山相關政策和標準,涵蓋地質、采礦、選礦、生態、環境等專業,能夠長期穩定開展評估工作(具體工作要求見附件1)。第三方評估機構要嚴格對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及評價指標,編制形成第三方評估報告并附核查記錄及影像資料,嚴禁向礦山
企業http://www.stonebuy.com/enterprise/收取評估費用,簽署真實性承諾,確保結果公平、公正。
四、動態管理綠色礦山名錄
(九)擇優納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各省(區、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定期或不定期會同相關部門,對通過第三方評估的礦山
企業http://www.stonebuy.com/enterprise/開展抽查核查,確認后向社會公示,公示無異議的按程序納入省級綠色礦山名錄。國家級綠色礦山按照有關要求從省級綠色礦山中擇優推薦,自然資源部會同相關部門通過專家論證、實地抽查核查、社會公示等程序,確定國家級綠色礦山,納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并向社會公開。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六、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
(十三)健全完善行業標準、評價指標。健全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體系,研究制定露天開采礦山、地熱礦泉水等綠色礦山建設行業標準。完善國家級綠色礦山建設評價指標(見附件3),包含約束性指標和提升性指標,約束性指標為底線要求。相關評價指標應根據法律法規、技術標準等變化及時調整。
七、健全工作機制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礦山“三率”(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監管、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等執行情況的監管。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礦山生態環境監督、污染防治監管。
財政部門負責綠色礦山評估認定工作經費保障。
林草部門負責礦山占用林地草地的手續辦理、臨時占用林地到期后植被恢復以及礦山開發附屬工程臨時占用草地到期后植被恢復的監管。
其他相關部門依據自身職能職責,結合綠色礦山建設要求,落實好相關工作。
八、強化監督考核
(十六)加強督導核查、考核評價。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對尚未開展創建的礦山,加大督導力度,推動盡快開展綠色礦山建設;要嚴格按照“雙隨機、一公開”要求,每年抽取不低于10%的綠色礦山納入隨機抽查名單,嚴格按照新評價指標對國家級綠色礦山開展實地核查。各地應將綠色礦山建設納入到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結合實際推動開展綠色礦山建設評價和考核工作。
嚴格綠色礦山名錄動態管理,做好新舊評價指標銜接,發現綠色礦山存在以下問題之一的,及時按程序移出名錄:《采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證照不齊、過期未及時延續或被吊銷的;受到行政處罰后在履行期限內未執行到位的;關閉、因
企業http://www.stonebuy.com/enterprise/自身原因停產未正常生產運營的;違法開采特別是越界開采、擅自改變開采方式的;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生產事故或環境事件的,發生土壤和地下水嚴重污染的;未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等相關制度要求,且未按期整改到位的;未按要求定期開展尾礦庫污染隱患排查的或尾礦庫污染防治設施未按要求建設運行的;被列入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示異常名錄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被劃定為落后檔次的;被中央環保督察、巡視審計、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等作為典型案例通報或納入各類警示片的;發生突發事件,因
企業http://www.stonebuy.com/enterprise/違法違規在全國門戶類網站、平臺引發負面輿情的;弄虛作假通過綠色礦山評估的;其他違法違規行為不宜繼續列入名錄的。
本文件自下發之日起執行,有效期五年。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財政部
2024年4月15日
來源:自然資源部